轻则失根、躁则失君

有一个流浪汉,走进寺庙,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,非常羡慕。
流浪汉:“菩萨,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?”
菩萨:“可以,只要你不开口。”
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。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,要求者众多。他始终忍着没开口。

一日,来了个富翁。
富翁:“求菩萨赐给我美德。” 然后富翁向菩萨像磕头后,起身时没察觉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上。流浪汉想开口提醒,但他想起菩萨的话,就忍住了。

富翁走了以后,来的是个穷人。
穷人:“求菩萨赐给我金钱。我家里人病重,急需钱啊。”
当穷人向菩萨像磕头后起身时,看到了富翁刚才掉的钱包在地上。穷人高兴地对着菩萨像:“谢谢菩萨!菩萨真显灵了。”他拿起钱包就走。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,那是人家丢的东西;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,就停住了。

就在这个时候,进来了一个渔民。
渔民:“求菩萨赐我安全,出海没有风浪。”
说完他就起身,刚想要走,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质问他丢失的钱包。为了钱包,两人扭打起来。富翁认定是渔民捡走了钱包,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。

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,他大喊一声:“住手!” 并且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。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。

“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?”菩萨问流浪汉。流浪汉默不作声。

菩萨继续道:“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。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,但是,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;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,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。要是你不开口,穷人家的命有救了;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;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,躲过了风雨,至今还活着。”

流浪汉听了,默默地离开了寺庙……

感言:

  1. 贪嗔痴因果全展现在这故事里。因果牵涉的人事物不会是你我能预知,甚至想象的,但要十分相信因果定律必是公平的。《道德经》辅物章•第六十四章提到:「为者败之﹑执者失之。」人一旦起贪嗔痴而妄为,执着时,处事必然最终失败。
  2. 《道德经》尽己章•第三十三章提到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」能了解、认识别人叫做聪明,能认识、了解自己才算智慧。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,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。因此自己认为的公道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。要时常回光返照,多听听别人的想法,反省自己的过失,放下身段多学习。
  3. 有时事情发生了,不要急着去处理。《道德经》辎重章•第二十六章有提到:「轻则失根﹑躁则失君」。轻率或急躁都会影响判断力和行为,而导致错误的发生。另一说法“过与不及都是病”,也是指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所以遇事要缓一缓,冷静下来,静观其变,等待一下,后续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,结果会更好。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